索引号: 002489620/2019-23978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9-01-10
发布单位: 市规划局(市测绘局) 主题分类: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43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19-01-10 16:53      来源:“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      浏览次数:

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局)

类    别:B公开

复函编号:杭规提〔2018〕45号

签 发 人:张勤

对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438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杭州市委会:

  贵会在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快杭州市中心非核心功能产业转移的建议”由我局主办。衷心感谢贵会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局会同市商务委进行了认真的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城市的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是相匹配的。当前,杭州正处于创新驱动阶段,其核心功能为科技创新和高端生产生活服务,而与城市发展目标不一致、经济绩效和社会环境绩效低的非核心产业功能需要疏解、转移或提升。

  杭州自古以来是经贸重地,市场贸易在城市发展和经济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世界名城发展目标下,市场贸易与杭州“一基地四中心”城市定位中的旅游休闲、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职能密切相关,批发和零售业经济绩效在服务业中仅次于生产性服务业,且在网络零售影响下功能还在不断提升。但是,正如贵会所指出的,在资源环境紧约束、用地空间紧增量的时代背景下,需要通过整合、疏解部分与城市发展主导属性不相容的市场功能,促进城市空间绩效进一步提升。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主城区非核心功能疏解”和“在全市层面统筹考虑专业市场搬迁问题”的要求,我局及相关部门在市区专业市场现状情况摸查和特征分析基础上,围绕市场群空间布局、市场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全面摸查市区专业市场基本情况

  截至2016年末,杭州市区范围内共有商品专业市场256家,建筑面积总计832.1万平方米,总成交额2715.29亿元,其中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市场有161家。从市场地位看,杭州专业市场数量在全国35个城市中排名第1位;总摊位数名列第5位,次于成都、北京、重庆和广州;成交额名列第3位,次于北京和上海。从空间分布看,绕城以内专业市场数量占市场总量的比例接近70%,总用地面积686公顷,经营面积达715万平方米,空间集聚度偏高;83%的区域服务型市场位于主城区内,其中26%的市场的城市交通条件适配度较低。从规模等级看,经营面积5万平方米及以下的中、小型市场约占市场总数的80%,且主要分布在主城区内。

  目前,市商务委正在对全市传统批发市场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并与萧山、余杭、富阳、临安以及嘉兴海宁等地进行了对接,下一步将结合调查提出分类指导意见,供市政府参考决策。

  2、积极谋划专业市场群布局规划

  杭州市“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有序迁移主城区大型服装批发、陶瓷品、钢材、建材、五金等区域性专业市场以及区域性物流基地。根据《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通过整合现有市场,在主城外围建设勾庄、九乔、下沙北、萧山东、萧山中、萧山南、江东和临平等8个市场集聚区。

  市场布局模式松散、单体规模普遍偏小的现状不仅不利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而且难以起到有效集聚和强力辐射的作用。结合全市市场整合改造提升工作,针对市区专业市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的现状情况,为优化杭州市场群的空间布局,我局编制完成的《杭州专业市场群布局规划》对市区市场集群进行了梳理整合,确立了“八群、四带”的总体空间结构:“八群”即八个市场群,主要位于绕城公路周边,城区边缘和近郊地带,分别为勾庄、下沙北、九乔、萧山东、萧山中、萧山南、江东和(临平)商贸城市场群;“四带”即提升整合四个市场带,分别为秋涛路、杭海路、文三路和沈半路市场带。同时,对各市场群(带)的商业业态、功能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等提出了规划引导。

  3、持续推进传统市场专项整治和转型升级

  当前,各城区政府正在有序开展传统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江干区政府已将东站地区近10家传统批发市场纳入城中村改造拆迁,就地安置解散;西湖区转塘街道新安居建材市场实施外迁;拱墅区多家钢材市场实施拆迁;环北小商品市场提升改造项目已纳入下城区本年度十大克难攻坚任务,由属地街道牵头,联合消防、交警、行政执法、市场监管部门等职能部门对市场周边进行专项整治等。

  《关于推动商品专业市场开展“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杭政办函〔2016〕52号)对传统商品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出了具体措施,目前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有7家市场开展“互联网+”转型升级试点,今年将继续推进。

  二、下一步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贵会提出的提前谋划专业市场产业格局、市场发展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协调等建议,结合我局正在开展的《杭州市区非核心功能空间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下一步将会同市商务委等相关部门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构建专业市场评估体系,确立“两张清单”

  杭州的市场贸易具有“总量大、底蕴深、潜力大”的先导优势,近年来专业市场“互联网+”贸易模式转型的创新实践更是走在了全国前列。而随着杭州城市地位的提升和发展阶段的演进,部分业态落后、经营模式陈旧的传统市场和需占用大量城市资源的生产资料类批发市场对于城市核心空间的挤压和造成的环境影响显然不利于市场格局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因此,应基于“一基地四中心”的城市定位要求,构建专业市场评估体系,确立“两张清单”。一是市场培育清单,重点培育符合城市发展目标、具有杭州特色的专业市场门类,包括“融互联网+,体现杭州商品的城市比较优势”、“融文化创新,与文化创新与设计紧密融合”、“融创新智造,与杭州智能制造产业高度互动”、“融特色旅游,能塑造杭州文化旅游和购物新品牌”等四类市场集群;二是市场治理清单,以各行政区为单位,通过专业市场空间适配度、交通适配度、产业适配度和服务适配度等综合分析,根据各区近期发展需求,结合市场运营效率、税收状况以及贸易链特征,判别需清退、向外疏解和改造转型(就地改造、市内腾挪)的市场名录,分别提出针对性的具体治理措施。

  2、确立专业市场空间布局导向

  围绕城市中心体系和创新圈布局专业市场空间。将兼具城市服务与区域服务功能的市场逐步调整至杭州新城市高速公路门户和城际铁路站周边地区;城市生活服务型市场(如家装市场)在集群化发展的基础上,建议结合不同阶段的城市需求,控制总量,均衡布局;生产资料类市场应与相关产业功能区统筹布局,根据产业链要求进行业态匹配与市场规划,发挥产业联动效应;位于城市核心区域的市场应进行经济效益分析,明确转型和腾挪方案,就地转型改造的市场建议通过与电子商务融合的方式,建立兼具批发与线下新零售功能的新市场模式,并将物流功能向外疏解,纳入城市物流配送系统。

  3、研究市场存量空间转型利用途径

  针对主城区内的保留市场,其转型和空间改造应结合地区发展需求和市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借鉴国内外市场转型的先进经验,如西班牙巴塞罗那波盖利亚市场(西班牙最古老的食品市场),通过环境治理和市场文化特征保护,成为城市的品牌和旅游名片;韩国首尔东大门市场由传统服装批发市场转型成为集批发、零售、品牌店、设计机构、展示中心、休闲中心、酒店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韩国服装设计品牌的集中发售地和国际旅游购物胜地;台湾华山文创园区采用市场式流动性摊位营销的模式,构建“文创市集”,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游憩的新去处,让市场重焕城市活力。针对市场外迁腾挪的存量空间,一是鼓励利用存量空间修补教育、养老、医疗、停车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功能;二是适当提升存量空间的再开发强度,鼓励土地复合利用,提高空间利用绩效。

  4、探索专业市场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搭建专业市场联动平台,加大对市场业态的扶持,引入资源,由政府、行业协会、市场主体、设计机构和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与市场转型发展实现联动;二是建立市场分期治理制度,由市场主管部门牵头,以区为单位,近期重点评估绕城范围内199个专业市场,提出治理方案。远期结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体系格局,针对位于城市主中心8公里和城市次中心5公里范围内的专业市场提出治理方案;三是建立大中型市场“一事一议”制度,经营面积5万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市场应编制专项研究报告,由市场主管部门会同规划部门组织联合审查,研究解决产业转型、市场群协同、空间改造、设施提升等一揽子问题,确保市场发展符合城市总体发展要求,形成良性互动。

  最后,再次感谢并请贵会继续关注和支持杭州城市规划建设工作。

2018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