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问答
时间: 2017- 06- 30 16: 59 来源: 浏览次数: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

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的相关问答

 

一、分级诊疗制度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答:伴随老龄化、城镇化等社会经济转型过程,居民基本健康需求增长迅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给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带来了挑战,主要体现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和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满足激增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服务需求。另一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提能增效的重任,以三级医院为主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不仅使用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还引起居民就医不便,造成医疗费用负担加重,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的要求,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首次将“分级诊疗”定位为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之首,要求“取得突破”。

二、分级诊疗工作的内涵是什么? 

答:分级诊疗工作的内涵概括起来16个字,即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基层首诊就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双向转诊通过完善转诊程序,重点畅通慢性期、恢复期患者向下转诊,逐步实现不同级别和类别医疗机构之间的有序转诊。急慢分治是通过完善亚急性、慢性病服务体系,将度过急性期患者从三级医院转出,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急慢病诊疗服务功能。上下联动是在医疗机构之间建立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三、我市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总的原则是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将便民惠民、实现社会效益作为第一准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群众自愿就是不强制、不一刀切,通过政策引导,让患者自愿到基层首诊。统筹城乡就是要对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布局。创新机制是要结合实际,立足实践、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为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供保障。

四、我市推进分级诊疗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是通过认真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全面推行基层首诊、优化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全面推行双向转诊、推进医养结合试点,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二是通过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强化分级诊疗支撑体系;三是通过完善全市双向转诊平台、探索“互联网+分级诊疗”的实现形式、发展远程医疗,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四是通过逐步取消省、市医院普通门诊、大力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加快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落实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分级诊疗政策保障机制。

五、在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中,我市如何落实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

答:根据实际,杭州市医疗服务体系在主城区由省、市医院(含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个层次医疗机构构成;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大江东产业聚集区及四县(市)由省市医院、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个层次的医疗机构构成。省、市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省、市中医院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和特色优势,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服务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区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其中三级乙等及以上县级医院可提供一定的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并与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积极发挥不同举办主体医疗机构在分工协作中的作用。

六、在强化分级诊疗支撑体系中,我市如何加强区域医疗的资源共享?

答:深化由市属三级综合医院与六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所构建的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和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等“四大中心”建设,以及县域临床检验、影像、病理、心电、消毒供应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依托杭州市一医院集团设立的辐射各区、县(市)的杭州市域医学影像、病理、产前筛查诊断中心和危重孕产妇抢救远程会诊中心,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将区域医学检验、特检质控工作纳入杭州市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逐步提高检验检查同质化水平,实现检查结果互通互认。深化市属医院与六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有序开展双向转诊、慢性病治疗药品统一配备配送、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业务指导培训等医疗业务的整合管理,强化医疗服务的协同性、连续性。

七、在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中,我市如何发展远程医疗?

答:深化市域影像、心电、病理、危重孕产妇抢救、产前筛查诊断等远程会诊系统的临床应用,到2018年,县域临床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等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完善市、县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快医养护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诊疗和管理为重点,探索建立远程慢性病联合门诊和慢性病连续处方系统,实现医联体内市属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疾病治疗和健康管理的紧密结合。

八、在完善分级诊疗保障机制中,我市如何加快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

答:继续完善以总额预算管理为核心,按项目、按病种、按人头和按服务单元等多种付费方式相结合的复合型付费制度。对定点医疗机构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和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的治疗、康复、护理服务,积极探索开展按床/日付费方式改革。结合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探索开展门诊按人头付费方式改革试点,建立居民健康管理和医保基金使用“双守门人”制度。进一步加大医保差别化支付改革力度,对不同层次医疗机构和跨统筹区域就诊的报销比例进行差别化设置,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降低起付标准,对未按规定转诊的患者逐步降低报销比例。

 

(市卫生计生委、“12345”市长公开受理电话联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