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2014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杭政办函〔2014〕24号)
时间: 2014- 03- 28 11: 32 来源: 浏览次数: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杭州市2014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杭政办函〔2014〕2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杭州市2014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2月18日

杭州市2014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决策部署,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就我市2014项目推进年活动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的总基调,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基本要求,稳增长、调结构、强统筹、治环境、惠民生、促和谐,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五水共治”、“大气治理”、“交通治堵”等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十大产业投资、民生项目投资和创新载体投资为主攻方向,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全市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划完成5000亿元,同比增长17.3%。其中工业投资1020亿元,同比增长12%;基础设施投资975亿元,同比增长14%;房地产开发投资2230亿元,同比增长20%;保障性住房、商业金融、农村等其他领域投资775亿元,同比增长20%。
  (一)大力促进实体经济投资。制造业投资力争同比增长12%以上;服务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8%;全市十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过18%。
  (二)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和吸引外商投资。民间投资总额突破2750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5%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突破63.3亿美元。
  (三)努力提升两区五县(市)投资。萧山区、余杭区和五县(市)投资占全市的比重提高到53%以上,其中五县(市)投资总量力争超过1000亿元。
  (四)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推进年为载体,围绕6大重点领域,新开工项目70个、建成投用项目50个、续建项目285个,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300亿元。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79个,其中实施项目406个、预备项目98个、预安排项目75个。
  三、突出重点
  (一)加大环境及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一是按照“五水共治”工作总部署和“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重点推进“五水共治”、“大气治理”、“交通治堵”、“垃圾收集和处理”、“新农村建设”、“四边三化”六大工程,全年安排项目95个,计划完成投资536亿元,占重点项目投资41%。其中“五水共治”项目43个,计划完成投资103亿元;“大气治理”项目8个,计划完成投资20亿元;“交通治堵”项目34个,计划完成投资173亿元;“新农村建设”项目5个,计划完成投资232亿元;“垃圾收集和处理”项目4个,计划完成投资3亿元;“四边三化”项目计划完成投资5亿元。二是以“美丽杭州”建设为总抓手,加快推进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全年计划完成中心镇项目投资360亿元以上。通过区、县(市)协同综合治理和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环境,使有效投资真正惠民、利民、为民、亲民。
  (二)推进产业提质增效。通过抓平台、提质量,在“提质增效”上动真格、求实效。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发展平台,促进“产城融合”,加快推进大江东、城西产业集聚区建设。二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腾笼换鸟”,淘汰落后过剩产能。推动机器人、3D打印、智慧医疗、物联网、电商换市、先进装备制造、信息软件、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投资增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生态环保、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能够支撑未来发展的大产业、好项目。三是加快实施工业技术改造和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紧密结合,大力实施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全面推进“机器换人”,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竞争力。四是推进现代服务业投资,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比重。五是狠抓“央企合作”、“浙商回归”项目签约落地,推动我市与央企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高层次互利合作,全年安排央企合作项目13个,计划完成投资23亿元。
  (三)促进房地产投资稳定增长。一是做好年度市区经营性用地出让和做地工作,合理安排土地出让计划,全年主城区计划出让土地3585亩,预留1067亩机动用地。萧山区计划出让土地2576亩,余杭区计划出让土地3200亩。二是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会同市发改委、建委、统计局等部门对已供地尚未开工的房地产项目开展主动服务,协调项目推进,力促早日开工。三是按照审批流程再造程序,进一步简化房地产项目审批手续,推进项目方案设计、初步设计“二合一”审查,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四、建设任务
  全市重点项目按照六大领域安排:
  (一)发展平台领域。安排实施项目11个,计划投资32亿元。新开工远大住工现代建筑产业园、浙江传化现代综合物流产业园等项目;续建未来科技城(海创园)配套设施、九乔国际商贸城、临江新城配套设施、青山湖科技城、杭州创新创业新天地等项目。
  (二)基础设施领域。安排实施项目46个,计划投资206亿元。新开工地铁2号线二期、地铁5号线一期、地铁6号线一期、杭黄铁路、文一路地下通道工程(紫金港路—保俶北路)等项目;建成投用杭长客运专线、德胜东路(沪杭高速—文汇路)提升改造等项目;续建机场高速公路改建、东湖快速路、紫之隧道等项目。
  (三)转型升级领域。安排实施项目197个,计划投资381亿元。新开工浙商国际中心、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年产5万台电动工业车辆整机及车架等项目;建成投用杭州苏宁电器广场、杭维柯DDCT变速箱等项目;续建福特汽车整车生产、嘉里中心等项目。
  (四)城乡统筹领域。安排实施项目20个,计划投资262亿元。新开工淳安县千岛湖镇撤村建居安置房等项目;建成投用萧山03省道杭州绕城高速至临浦段改建等项目;续建淳杨线道路改造、杭州农村历史建筑保护等项目。
  (五)生态文明领域。安排实施项目36个,计划投资87亿元。新开工萧山区城投集团垃圾焚烧发电厂、临安市青山污水处理工程二期等项目;建成投用杭州市厨余垃圾分选减量暨生化利用一期、杭州华电半山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全面推进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皋亭山生态旅游综合建设等项目。
  (六)社会民生领域。安排实施项目96个,计划投资332亿元。新开工杭州市儿童医院、滨江水厂二期扩建等项目;建成投用杭州市妇女医院、杭十四中康桥新校区建设等项目;全面推进浙江音乐学院、杭师大迁建等项目。
  五、工作措施
  (一)抓投资体制改革,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动力。
  1.牢牢把握投资体制改革重点和关键环节。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和转型升级的互促共进,切实转变政府的投资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选准主攻方向,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门槛,落实“非禁即入”原则,推动实施《杭州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和《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健康等领域,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中心镇、小城市建设等项目,激发全社会资本活力,让民间资本在投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2.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进一步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全流程再造工作,推行投资项目“五阶段”审批新流程和审批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审批再提速、服务更高效的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创新模式、提高效率。开展投资项目审批中介机构治理,探索审批工作由重“事前审批”向重“事后监管”转变,试行审批事项全过程监管。继续深化“两集中、两到位”,实现行政审批事项100%授权行政审批窗口办理,确保事项到位、人员到位、授权到位,努力打造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良好政务环境。
  (二)抓项目协调推进,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支撑力。
  1.加大协调力度。重大项目由市发改委总牵头,其中城建项目由市建委牵头,工业项目由市经信委牵头,交通项目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等水利工程由市林水局牵头,并针对各项目的情况召开周、旬、月度例会,协调有关问题,及时将重大问题提交市政府研究,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的难点问题取得实质性突破。
  2.发挥重大项目的带动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报国家、省审批的省、市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制定项目的前期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项目“领办员”制度,全程领办代理服务。安排报国家、省审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计划的项目40个,总投资2078亿元,力争杭黄高铁、第二水源千岛湖配水工程、临金高速、千黄高速等项目年内完成前期手续,开工建设。
  3.围绕“发展平台、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城乡统筹、生态文明、社会民生”等六大领域,加快省“411”项目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推进浙江音乐学院、奥体博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紫之隧道、秋石快速路、东湖快速路等项目实施。
  4.加大项目征地拆迁力度,合理制定征迁计划,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征迁资金和安置房源,切实做到法定程序到位、补偿政策到位、舆论宣传到位,确保征迁工作平稳有序。同时,针对重要环节、关键节点,克难攻坚、集中突破,确保项目进度。
  5.狠抓制度建设。推进“周协调、月公示、季点评、年考核、领导约谈”制度和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健全重点项目建设三级协调体系,完善投资和重点项目考核制度,推进投资和重点建设目标任务完成。
  (三)抓资金用地平衡,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保障力。
  1.加强用地保障。积极争取各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化优用用地指标,做好供地计划管理,对市本级新增用地项目进行分类排位,坚持指标有保有压,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民生、重大产业、中心镇等项目的建设用地,坚决停止向一般性产业项目、“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供地。同时,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全面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坚持“亩产论英雄”,加大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盘活力度,制定低效利用土地再开发激励政策,推进“空间换地”,依据综合效益评价,落实弹性年期、差别地价、达产考核等措施,适时更新工业用地指标,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2.做好资金保障工作。加大政、企、银对接力度,搭建金融机构与重点项目对接平台,做好重点项目商请银行贷款有关工作,缓解项目融资难,争取重点项目新增贷款250亿元以上。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加大企业发行债券力度,年度计划发行债券100亿元以上;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适当增加对市级投资主体的注资,通过注入优质资产提高其融资能力。继续支持基础设施等项目以“BT”(建设—移交)、“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筹资。
  (四)抓项目打包审批,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助推力。
  对道路积水治理、桥涵治理、住宅小区低洼改造、截污纳管、河道清淤、闸站设施改造、小流域生态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饮水提升、农村排灌渠工程、农村河道综合治理等量大面广、不涉及征地拆迁的小项目,由牵头部门会同发改、财政部门以专项计划形式打包一次性批复代替立项。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范围内的项目由市级部门一次性联合批复下达,两区五县(市)及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范围内的项目由相关区、县(市)批复下达。
  (五)抓活动载体宣传,为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影响力。
  全年开展以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目的,以银企对接服务月、重点项目服务月、央企招商签约月、浙商回归合作月、项目开工促进月、项目竣工推进月等六大活动为载体的项目推进年活动,健全组织、制定计划、落实措施、创造条件,促进项目落地及有效投资增长。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重大项目建设成效、有效举措和成功经验,挖掘和报道先进典型,提振士气、营造氛围,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的合力。

  附件:1.杭州市2014年各区、县(市)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分解计划(略)
     2.杭州市2014年市直部门投资目标(重点项目)分解表(略)